“老漂”生活有苦有甜 不怨辛苦最怕“心苦”

随着城市化进程加快,越来越多的年轻人选择离乡打拼。很多父母由于担心子女在外生活无人照顾,前往子女所在的城市,或照料生活起居,或帮子女带孩子,从而开启陌生的城市生活。这样一个老年群体,被称为“随迁老人”。近两年,岳阳“随迁老人”的规模日渐庞大。记者调查发现,在新的生活环境中,一些“随迁老人”以积极乐观心态拥抱新生活,找到人生快乐。然而,由于语言、习惯差异、亲朋旧友远离等原因,仍有相当一部分“随迁老人”面临着难以融入城市、家庭矛盾日益突出等难题。

【矛盾】

生活观念差异大 家庭关系存隐患

从熟悉的老家来到陌生的城市,随迁老人与在城市生活多年的子女及子女配偶之间,往往生活习惯、教育理念等方面并不一致,久而久之,这种差异必然会引发家庭矛盾。

55岁的姚阿姨最近心情比较低落。两年前,她从岳阳县某企业退休后,便和老伴一起搬到了岳阳城区的儿子家中居住。起初一家人相处十分和睦,可好景不长,两代人生活习惯上的差异就凸现出来了。

“刚来的时候,每天看到孙子和孙女特别开心,但是时间久了,慢慢就和儿媳产生了分歧。”姚阿姨说,她和老伴生活过得比较节俭,平时会把旧报纸、旧纸箱、旧塑胶瓶罐收集起来,等积攒到一定数量后换点零钱。来到岳阳后,她仍保留着这些生活习惯,可媳妇却嫌弃“垃圾”占地方。有一次趁她出门买菜时,媳妇把所有的废品扔掉了,这让她气得一天没吃饭。对于媳妇喜欢买东西、铺张浪费的习惯,姚阿姨也很是看不惯,和儿子说过几次,但儿子反而劝她不要管年轻人的生活。

在生活方式上,姚阿姨与儿媳之间的差异还不仅如此。早睡早起是姚阿姨和老伴保持了几十年的习惯,在儿子家中,姚阿姨每天早上6点准时起床,7点半买完菜回家,在8点之前,热腾腾的早餐便已经摆上餐桌。在周末,儿子和儿媳想抓住难得的机会睡懒觉,可起床后的姚阿姨和老伴在家里交谈、做家务等声响让他们难以睡踏实,甚至还因此争吵过几次。姚阿姨一度想回老家,但想到可爱的孙子、孙女,她又忍了下来。

除了生活习惯存在不同外,年轻人与老年人教育孩子的方式也同样有着较大差异。60岁的钟爹是平江县龙门镇人,大儿子定居在岳阳,孙子今年上小学一年级。一次,孙子因为没有做家庭作业被老师批评,钟爹的儿子知道后,把孙子狠揍了一顿。钟爹看得心疼,把孙子护在身后,挡下了儿子抽过来的树枝。“你不要插手!”儿子大吼了一声,把钟爹愣住了。

“现在年纪大了,教育孩子的事情也插不上手了,我只想等孩子读到三年级,可以独立上下学之后,就回平江老家一个人过。”钟爹说,还有两年时间,想想就觉得难熬。

【尝试】

保持积极乐观心态 生活依然多姿多彩

在采访过程中,记者发现,一些有着热情开朗的性格和豁达乐观的生活态度的老人,他们会主动学会融入、分享,通过跳广场舞、晨练等活动结交新朋友,逐渐从异地生活中建立起自己新的“朋友圈”,生活过得多姿多彩。

“刚把我们家二宝送上娃娃车,等我回家收拾一下就下来坐哦!”家住天伦城的王阿姨开心地跟小区邻居打着招呼。今年57岁的王阿姨和老伴已经来岳阳5年时间了,两位老人原本生活在岳阳县毛田镇,但在儿媳怀二胎时,他们就搬到了儿子家。王阿姨说,刚来城里时确实有些不适应,特别是感觉人与人的关系没有农村邻里乡亲那样亲密。尽管如此,她始终觉得人的关心是相互的,于是经常和邻居打招呼,碰到有小孩子的邻居,还会一起坐在小区里晒太阳、聊天,小孙女也和他们的孩子渐渐玩得熟起来。

“大孙子跟楼上的小朋友是同班同学,他们有时候会一起写作业,我就经常留他在我家吃饭,一来二去,我跟他奶奶也成了朋友。”王阿姨说,虽然当了大半辈子农村人,但是来城市后也没有太多的不适应,儿媳妇很孝顺,跟邻里关系也处得很好。周末儿子和儿媳放假后会主动带孙子、孙女,她和老伴也可以放假休息,干些自己喜欢的事。痴迷象棋的老伴总会约上志趣相投的老人坐在小区的凉亭里过两招,而她自己有时会和邻居打牌消遣,或是到街上逛一逛,日子过得充实而快乐。现在看着孙子、孙女一天天长大,和家人享受天伦之乐的王阿姨“累并快乐着”。

与王阿姨一样,家住洛王街道办事处大桥湖社区的熊爹也积极地融入城市生活。3年前,老伴因病过世后,63岁的熊爹被儿子从华容接到岳阳。性格乐观开朗的熊爹是个闲不住的人,每天把孙子送到站前小学后,便会和小区的老头老太坐在院子里聊家常,经常一聊就是一上午。到了下午3点左右,熊爹赶到学校门口,等着接孙子回家。晚饭过后,熊爹换上运动鞋,准备去新天地广场跳广场舞,这个习惯他坚持了两年。“除了下雨天之外,我几乎每天都去跳上两个小时,如果哪天不去反而浑身不舒服。”熊爹说,跳广场不仅锻炼了身体,也让他认识了不少喜欢跳舞的朋友。对于现在的生活状态,他非常满意。

【专家建议】

子女和社会应帮老人新建社交圈

岳阳木林心理工作室首席心理咨询师李钟鹏说,工作室曾经接诊过一些因失眠多梦、精神焦虑而求助的随迁老人。在城市生活中,物质条件或许得到了很大的改善,但很多随迁老人的心理健康和幸福感水平却没有得到相应的提升。农村和城市的生活习惯不兼容,对新环境的适应不良是造成随迁老人心理问题的主要原因,也是农村老人难以融入城市生活的主要原因。

李钟鹏认为,作为子女不应一味要求老人为家庭做奉献,而要对他们有足够关爱,多一些包容忍让、陪伴和理解,多挤出一些时间带老人和孩子一起外出,让他们尽快熟悉城市的生活环境和习惯,帮助他们融入城市生活。另外,街道和社区可以多组织一些老年人集体活动,让更多从异地迁入新城市生活的老人参与其中,重新建立稳定的社群关系。同时,随迁老人自己也要积极调整心态,多交朋友,多和子女沟通,更快地适应新环境。20181025《长江信息报》记者陈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