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阳亲友如相问,就说我在抢红包。”在腾讯和阿里巴巴红包的攻势下,羊年春节最火爆的非“抢红包”莫属。“你今天抢到了多少钱的红包,发了多少钱的红包”这个对白已经成为今年春节期间的问候语。这个春节,“抢红包”已经成了新年俗。
抢红包摇到手发麻
拿起手机,点一点、摇一摇,羊年春节抢红包的热潮风靡。“这段时间可以用红包解决的事,请尽量不要用言语表达!”“今晚请用红包狠狠羞辱我!”……春节期间,不少市民在微信朋友圈打出这样的动态,求红包。“春晚一个节目都没看,两部手机都用在抢红包上了,QQ、支付宝、微信一共抢到了100多块!哈哈,新年快乐噢!”今年除夕,市民丁小姐在微信朋友圈晒出这样一条信息。她告诉记者,除夕当天晚上,她和家人在一起看春晚,虽然全程在电视机前,但她的心思全用在抢红包上了。“除夕那天晚上,我总共收获了100多元。不过手却痛了几天。”
而据微信官方透露的数据,除夕全天微信红包收发总量达10.1亿次,央视春晚微信摇一摇互动总量达110亿次,峰值达8.1亿次/分钟,祝福在185个国家传递了3万亿公里。
为抢红包出现隔阂
除了抢商家发出的红包,不少市民还在微信上抢亲友发出的红包。85后任先生就因为抢红包的事情闹出了不愉快。他告诉记者,他们一大家族人有一个微信群,全部是直系亲属,今年过年长辈们都在群里发红包,他们几个小辈抢得不亦乐乎。
任先生告诉记者,过年期间每天自己最期待的就是群里的红包了。可是,令他和其他亲戚不高兴的一幕出现了,一个堂姐将自己的姨妈拉进了微信群,在群里,堂姐的姨妈一句话不说,专门只抢红包。“说实话,堂姐的姨妈,我们跟她不熟,见都没见过。而且她只抢,没发过一个红包。”按捺不住的任先生委婉地提醒堂姐,要求堂姐把姨妈踢出群,却遭到了堂姐的拒绝。两人不欢而散。
而赵小姐因抢红包遇到的闹心事更令她觉得没意思。“我有一个高中同学的微信群,平时没有人说话,过年期间,我想找几个人出来玩,在群里喊了好久,没有一个人出来应答我。”赵小姐说,她随后在群里扔了一个红包,看是否有人出来,“结果,不到20秒,我50块钱的10个红包就被抢光。”赵小姐突然觉得很失望,默默地退出了那个群。
心理专家:抢红包彰显的是渴望与人交流的愿望
中国心理学会会员、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李钟鹏表示,收发红包是一种传统的春节习俗,在心理学上可以说也是一种社交行为和社交需要,它能够促进人与人之间情感联系。如今这种传统活动被商家搬上互联网,继而引发了“抢红包”热潮,恰恰说明了人们在社交中需要获得存在感以及渴望与人交流的强烈愿望。“从心理角度来看,只要摇一摇手机、戳一戳屏幕,不用花费一分钱就可以抢到几元甚至上百元。”李钟鹏认为,这就很容易激活人的原始动机,引发从众行为,当然其中也有不劳而获的想法在作祟,这种零成本的买卖对于绝大多数的人来说都会有一种强大的心理驱力。
李钟鹏告诉记者,除了心理成本低,凑热闹的心理也是一个重要原因。把“抢红包”当成一种休闲娱乐活动,闲暇放松一下也无妨,“如果因为与红包擦肩而过就郁郁寡欢,或者没日没夜地盯住各种红包来源不休不眠,甚至因为对红包的贪婪欲望而误入陷阱而泄露了个人互联网的账户信息,那就不可取了。”
李钟鹏认为,网络红包再火,也代替不了亲情的温度。父母、老人需要关怀和面对面沟通,千万别只顾盯着手机屏幕,好好跟父母亲人说说话吧。《长江信息报》2015.02.27讯 记者丁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