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溪一名六旬老太给骗子汇款7.7万元,民警上门做工作,老人不开门,电话也不接,待民警翻墙进门,老人仍不承认被骗,随后继续向骗子汇款,最终40万元打了水漂。“到了年关,像这样的电信诈骗很普遍,主要针对中老年人,上当者还真不少。”1月22日,记者从市刑侦支队获悉,目前他们已成立了专案组赴京办案,彻查这个诈骗团伙的来龙去脉。

【案例】民警翻墙进门劝说 6旬老太仍执意汇款

“真是为这名老人感到惋惜,40万元说没就没了!”云溪汪家岭派出所一名民警告诉记者,这名岳化机械厂的退休老人,今年60岁,平时生活很是节俭。

前不久,老人接到一个电话,对方自称是公安部门,说她涉嫌犯罪,要求她将自己的积蓄汇入指定账号,否则就要受到抓捕,对方还通过传真机给老人发了一份落款为“最高人民检察院”的“通缉令”。

吓坏了的老人,立即通过建行向嫌犯提供的账户汇去了7.7万元人民币。收到汇款后,骗子还叮嘱老人不要相信当地公安机关。

接到线索的民警,为了让老人不再被骗,便上门劝说老人,让民警们没想到的是,老人躲在家里,拒接电话,也不开门。

情急之下,民警翻墙进了老人的院子找她谈话,但老人仍不相信对方是骗子。随后老人再次向骗子的账户汇款10万元,即便民警次次上门做工作,但老人处处回避,并先后五次向骗子账户汇款,共计40余万元。

市刑侦支队一名民警告诉记者,目前他们已抽调精干力量赶赴北京,侦查这个诈骗团伙。

【分析】生理心理双重因素让老人更易被骗

邹岳平,岳阳楼公安分局刑侦大队教导员,对各类骗局一向有所研究,根据其个人归纳,他发现近年来出现的以老年人为对象的骗局分为四大类,即:以免费体检、免费服务为名的健康骗局、以当事人的子女、亲友发生车祸、欠债等意外事件为由的亲情骗局、以集资、参股等投资理财活动为诱饵的财富骗局、以捡到大额现金、贵重金属、珠宝等值钱的物品为诱饵的分赃骗局。

为何总是老人屡屡受骗?他认为,老年人被骗成功离不开骗子的高明剧本,有些骗局设计事后看起来好像漏洞百出,但人一旦进入剧本设计的角色,想清醒摆脱确实不易。

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李钟鹏坦言,老年人容易被骗是由其生理和心理因素及社会因素共同造成的。

李钟鹏认为,人进入老年,常见的思想僵化、固执、敏感、唠叨和因孤独产生的抑郁及渴望与人交流、容易相信他人等等。“老年人所有这些生理变化都是人体的自然规律,无用感、无力感、无助感、不安全感的产生都是老年意识的明显标志,而这些特点恰恰给骗子以可乘之机。”

另外,老人对信息了解不充分,对虚假信息的辨识能力弱,容易偏听偏信,所以成为骗子们惯常盯住的目标。“老年人退休后,自己管理家庭财务,有支配钱、物的自主性,骗子便于骗取钱物。同时,老年人一般都退休在家,有空闲时间,便于参与到骗子的整个行骗过程。”

【建议】警方加大打击的同时 年轻人多回家陪老人聊聊

如何预防老年人被骗?邹岳平认为,社会管理和老年人自身保持身心健康不可偏废。

他认为,在社会管理层面,公安部门将加大针对老年人诈骗案的打击力度,联手金融部门达成合作,拦截涉案账号交易。与此同时,社区和相关部门平时应多关注社区老年人的生活,多组织老年人参与健康娱乐,多组织老年人学习法律知识和防骗常识。“只有全社会都来努力,这样的遗憾才会越来越少。”他表示,日常生活中,由于自身判断能力较弱,老年人最好不要急于做决策,多和家人或身边朋友商量。不要迷信“权威”,能不贪小便宜就不贪。

李钟鹏则认为,防止老年人被骗,对于年轻人来讲,最为有效的办法或许还是常回家看看。其实,随着年龄的增长,老年人的心理素质会逐渐弱化,并表现出害怕孤独、感情脆弱、容易灰心丧气等心理状态。因此,平日里子女一定要多抽点时间陪陪父母,跟他们说说心里话,让他们享受到天伦之乐。老人们有时对子女要求并不多,只要能多一点问候,常回家看看,就是对他们最大的安慰。《岳阳日报》2015年01月23日讯?记者 侯 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