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阳多数学生感到学习压力大

沅江16岁高中生刺死老师,学生心理问题引关注

岳阳多数学生感到学习压力大

心理专家支招如何缓解

u=4020067282,484339423&fm=27&gp=0

前段时间,一则“16岁高中生刺死老师”的新闻让不少人震惊,也将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再次推入公众视野。近几年,因为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绪,弑师、弑母、自杀的学生频繁出现。记者调查发现,岳阳九成学生感到有学习压力,以初中和高中毕业生压力最大。

调查: 九成学生感到有学习压力

今年15岁的小齐,在城区一所学校读初三,平时学习成绩优异,在班级排名前五名。可随着中考的时间越来越临近,他时常感到紧张焦虑、失眠多梦。父母看到他这种情况,急坏了,赶紧带他到心理咨询室进行求助。

原来,小齐的家庭条件一般,妈妈在超市打工,父亲是普通工人。父母经常跟小齐说的一句话就是:“你要认真读书,只要你考得上大学,我们愿意倾家荡产供你读书。”小齐回到家里,父母也从不让他做任何家务,对于父母来说,小齐的任务就是学习。

“在别人看来,觉得我是一个很幸福的孩子,可是没有人知道,在这种幸福里,我背负了多么沉重的心理压力。”在心理咨询室,小齐透露心声,他说,父母给的压力,让他开始害怕考试,他怕自己考不好愧对日夜为他奔波操劳的父母。

“很多人觉得小孩能有什么压力,可我现在很焦虑,我成绩不好,可能考不上理想的高中。”同样是15岁的小颖也满脸忧愁,她告诉记者,如果考不上普通高中,她只能去上职业高中,而父母却不同意,这让她压力山大,可数学课听不懂,“有时候觉得上学没意思,不想上学了。”

不止是小齐和小颖,记者随机采访了10多名学生发现,超过九成学生均表示,在学习上会感受到来自各方面的压力,如学校老师、家长、同学以及社会,考不上理想的学校,达不到父母的期望等,其中以初中和高中毕业班的学生压力最大。

老师: 多方因素致学生压力山大

“近些年,听过太多的校园血案与学生的极端事件,本来都已经麻木了,但看到这次学生刺死老师的报道后,还是心绪难平。”岳阳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老师表示,自古以来,教育都是太阳底下最光辉的事业,学生时代都是人生之中最快乐的时光,学习活动都是最富于精神享受的活动,那时甚至根本没有听到过“片面追求升学率”这样的术语,也没有高喊过“素质教育”这样的口号,更不知道“减负”为何物,但是基本没有出现过厌学与逃学的现象,更没有师生之间因为学习而对立。

这位不愿透露姓名的老师指出,当下教育政策、教育理念、教育管理与教育实践的高度脱节,一方面高喊着素质教育,规范化办学,倡导学生的全面发展与个性化发展,另一方面又对随意增删课时甚至课程,对违规开办各类“奥赛班”、“实验班”、“重点班”视而不见,致使校际竞争、班级竞争愈演愈烈,学生压力进一步加大,教育方针成为了束之高阁的“圣经”。

“学生心理压力问题导致的事件频发,而且其中不乏成绩佼佼者,孩子脆弱的缘由是学校、老师、家长、社会环境等多方面原因导致的结果。”该老师表示,家长打着“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的旗号,怀着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心态,为了孩子的学习几乎是无所不用其极,“陪读”、“陪考”,让学生成为了只需要学习的机器。

“很多学校为了追求升学率,不惜随意增删课程、教材、教学计划与课时,把那些与高考无关的科目与活动一律剔除。”该老师坦言,不止在岳阳,在全国,很多学校背离了教育的宗旨,走向非理性竞争,有的学校为了抢占生源,不惜出台各种不合规范的优惠政策,甚至把学生的父母都招到学校陪读。

心理专家: 支招如何缓解学习压力

“在造成中学生心理压力的个人因素方面,一种是个人追求目标太高、自我要求过高,是主要原因,这也是中学生没有正确认识自我现状的表现。另一种是自我感觉差,很多中学生因为这种不好的感受自暴自弃,认为自己不是学习的料,然后就会把注意力集中到上网、早恋等事情上,甚至误入歧途。”资深心理咨询师李钟鹏表示,和成年人一样,适度的压力能使人的情绪处于兴奋状态,活跃思维能力,增强反应速度,这个时候压力是对人有促进作用的。

“学生如有压力,可冷静分析压力,积极采取对策,舒缓情绪方面的反应。合理利用时间,制定科学的学习计划,注重劳逸结合,提高学习效率。学会克服紧张心理,正确对待每次考试,保持轻松愉快的心情,坚持有规律的生活,不要把考试结果看得太重。学会自我暗示,经常提醒自己,告诉自己应该要放松,放松才能有更好的状态学习和考试。”李钟鹏表示,中学生感觉到自己压力过大的时候,或者家长老师觉得孩子出现压力过载现象的时候,应该要自我调整或指导孩子自我调整。

“家长要和孩子建立起良好的沟通关系,这样中学生在有压力和学习负担的时候,才会跟父母说出来,不会自己压抑自己。”李钟鹏表示,平时接触的中学生心理个案中,中学生心理问题大多数都是因为家庭原因造成的,父母要理解和了解孩子成绩不好甚至不愿意上学的真实原因,不能只要求孩子全部精力放在学习上,要培养孩子的综合能力,更不能一味地采用责罚的方式来对待孩子,要为孩子创造一个有利于身心成长的和谐环境。《长江信息报》2017.12.08讯 记者丁瑜